好的,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股票知识配资论坛,内容保持原意且字数相近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:
---
本文为今日头条独家首发,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。
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空袭,迅速引发新一轮中东地区紧张局势。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中,以色列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空中作战优势,动用了多种空中平台和空射武器,力图最大限度地摧毁伊朗的防御体系与反击能力。
其中,空射弹道导弹成为此次空袭的第一波“尖刀”,承担起突破伊朗本土防空预警网的关键任务,特别是针对那些布局在深远地区的远程预警雷达、反隐身雷达系统以及装备先进的S-300PMU-2防空导弹阵地。
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展开了代号为“狮子之力”的大规模空袭行动。以色列国防军官方发言人透露,此次出动的战机超过200架,投弹总数突破330枚,规模之大极具震撼力。
空袭的首要目标锁定在伊朗境内的防空设施,其次是核设施和弹道导弹储存点,最后则是指挥控制中心。然而,这次行动中最为关键的打击目标还是伊朗的几处核设施。
展开剩余79%以色列方面声称,伊朗目前拥有的浓缩铀数量已足以在短短数日内制造出15枚核弹头,这一事实让以色列高度警觉,认为伊朗正站在拥有核武器的门槛上,因此果断发动了此次空袭,以遏制对方的核能力发展。
那么,在这次空袭中,以色列空军到底采用了哪些武器呢?
从以色列官方发布的空袭视频中可以看出,参与作战的主要战机包括搭载小直径滑翔炸弹SDB-1/2的F-16I“撒旦”、携带增程型JDAM-ER滑翔炸弹的F-15I“雷电”,以及隐身能力强劲的F-35I战机。但真正起开路先锋作用的,还是空射弹道导弹。正是这类导弹成功摧毁了伊朗远程防空系统,以色列战机才得以在战场上毫无顾忌地释放制导滑翔炸弹,精准轰击目标。
虽然制导炸弹通过增程技术提升了打击距离,但射程依然有限。例如,SDB系列炸弹在约1.2万米高空发射时,其最大滑翔距离仅有111公里,而增程型JDAM-ER在1万米高空投放时,射程也仅有70至90公里。
以色列官方视频中并未出现空射弹道导弹的画面,但在伊拉克提克里特附近却发现了“巨石”空射弹道导弹的残骸。这种“巨石”导弹是由银麻雀系列靶弹改进而来,装配战斗部和先进制导系统后,升级为具备空射能力的弹道导弹。
“巨石”导弹采用单级火箭发动机,射程约为1000公里。考虑到伊朗东西跨度约2240公里,驻扎在伊拉克境内的F-15I战机能够发射“巨石”,覆盖伊朗西部绝大部分战略目标。
其飞行速度高达5至7马赫之间,且具备机动变轨能力,使得导弹的突防能力极为强悍。
值得特别指出的是,“巨石”导弹并未采用弹道导弹常用的GPS/INS惯导系统,而是配备了红外和光学成像导引头,提升了末端的机动修正能力。
此外,为了保留末端高速机动的能量,“巨石”导弹利用空射优势,减少了初段燃料消耗,使得其精确打击能力远超同射程的地对地弹道导弹,命中精度(CEP)可达3米,能够精准摧毁伊朗重要的远程防空系统。
那么,为什么以色列选择使用战斗机搭载空射弹道导弹远程突袭,而不是像伊朗一样发射地对地弹道导弹呢?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首先,远程弹道导弹难以有效打击移动目标,且对分散分布的目标群攻击效率不高。而SDB和JDAM-ER制导炸弹则在这方面表现更优,灵活性强,精度高。
其次,弹道导弹单价极高,成本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,且不具备复用性;相比之下,战斗机单次出动成本数十万美元,还能实施多波次持续攻击,性价比更高。
再次,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相对有限。2024年10月,伊朗发射的至少47枚弹道导弹在“真实许诺-2”行动中袭击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,但因各种原因,未能击中关键目标。
更重要的是,以色列没有像伊朗那样庞大的弹道导弹制造能力,其有限的杰里科系列弹道导弹主要承担战略威慑角色,不会轻易用于战术打击。
空射弹道导弹的研发门槛相对较低,甚至可由大口径火箭弹改进而成,但其使用对配套体系的要求极高,尤其是对目标定位和指挥控制系统的精准依赖,否则只能盲目开火,效果甚微。
以色列则巧妙地发挥了空射弹道导弹高速突防和精准打击的优势,先发制人地集中摧毁了伊朗的防空网络,顺利为后续空袭的战机打开了进攻通道。
---
需要我帮你调整成更专业的报道风格,或者写成更口语化的吗?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